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新闻信息

秦创原 创新创业大“舞台”
发布时间 : 2022-01-27 来源:  点击量: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刘天团队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无创脑神经调控系统”硬件测试(资料照片)。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十日,在功能复合材料线上路演现场,西安交大崔晨晖博士介绍纳米智能吸能材料项目(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霍强文/图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西安交通大学累计征集全校可转化科技成果1100余项,梳理专利及非专利存量技术成果2万余项

■西安交通大学开发“创新港科技成果超市”小程序,录入技术成果329项、研发团队47家

■截至去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校内科技成果完成转化100项,其中93项在陕西就地转化并成立科技型企业,融资额超过1.4亿元

1月23日,西安市碑林区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第二天,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单位。“我们要集中梳理一下疫情期间论证和调研的有意入驻秦创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同时,跟进解决线上征集到的已转化项目遇到的问题。”中心负责人王文说。

自2021年3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推进秦创原总窗口建设,运用市场化手段破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题,释放创新活力。截至去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校内科技成果已完成转化100项,其中93项在陕西就地转化并成立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额超过1.4亿元。秦创原成了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的大“舞台”,记者就此采访了3位入驻秦创原的创业者及科技经纪人,探访他们融入秦创原建设、实现创业梦想的故事。

刘天:

服务更多亚健康人群

“去年7月,在学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帮助下,我们的产品‘无创脑神经调控系统’通过了技术面试和投资决策会,10月获得春种基金100万元的首轮投资。”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刘天告诉记者,“我们成立的西咸新区德雷克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21年11月入驻西部创新港。”

“受快节奏生活影响,许多人出现了亚健康现象。我们研发的‘无创脑神经调控系统’是一款高效实用的头戴式可穿戴设备。产品以大脑特定区域为靶标进行监控和调节,可以用于改变发生于此区域的神经加工过程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实现对大脑在日常工作及休息睡眠时的智能干预调节,进而提升亚健康人群的工作效率和睡眠质量。”刘天说。

刘天介绍,2020年,全球脑科疾病的医疗支出达到6040亿美元,远超癌症和心脏病。快节奏生活下,人类心理健康和精神类疾病频发,基于脑科学原理的短平快干预调控手段逐步受到重视。相较于价格高、创伤大的开颅手术等有创侵入式治疗方式,无创大脑干预及调节方案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

入驻秦创原以后,德雷克公司的科研和市场开拓进入了快车道。“学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投后服务团队为我们提供了一站式贴心服务,在办公场所、法务、财税、知识产权合规梳理、政策解读培训等方面给予了全面支持。”刘天说。

以德雷克公司的后续融资为例,经投后服务团队推荐,陕西金控所属陕西省技术进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德雷克公司开展了合作。目前,德雷克公司已顺利挂牌陕西股交中心秦创原专区,陕技投和股交中心对企业从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后续融资整体安排、法务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梳理。

“下一步,我们将借助秦创原平台,加快融资进度,完成小试、中试线论证筹建,开展临床试验验证,申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让‘无创脑神经调控系统’服务更多亚健康人群。”刘天说。

赵玉清:

提高我国镀膜机产品技术水平

依托秦创原,陕西科创的黄金时代正在加速到来。除了刘天这样的青年学者积极投身科技成果转化外,还有一批老教授也参与了进来,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赵玉清就是其中一位。

赵玉清已经71岁,但创新创业的“青春活力”十足。多年来,赵玉清专注于电子束离子束装置和微细加工技术研究,“离子束非晶碳基薄膜”项目是其研究了近20年的科技成果。

“碳基薄膜是一种在微观结构上含有金刚石成分的涂层,构成元素为碳。碳基薄膜由于金刚石相含量的不同,表现出的特性也不相同,金刚石相含量越高,薄膜的性能越高。”赵玉清说,“我们团队通过离子束调控技术,实现了制备金刚石相含量超过85%以上的碳基薄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薄膜可沉积在金属、陶瓷和介电材料等基体上,硬度、耐磨性能、均匀度等指标优异,在切削刀具、发动机、电子工业、光学器件、航空、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前景。”

赵玉清介绍,其团队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迭代,先后开发了6代设备,目前已实现可批量生产的成熟设备制造,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之前由于教学、科研占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这项技术一直无法实现产业化拓展。去年秦创原建设启动后,学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动与我们团队进行了对接,充分了解项目特点、应用场景和市场前景,帮助我们梳理、打磨项目,成立了陕西埃恩束能碳基技术有限公司,让‘离子束非晶碳基薄膜’项目走上了产业化之路。”赵玉清说。

“疫情期间,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还安排了线上培训和交流,帮助我们团队提升管理能力,同时还帮我们对接了后续的投资基金,助力企业稳步发展。预计今年上半年,我们将完成天使轮融资,在西安建立镀膜服务中心,探索镀膜服务的市场化运作。”赵玉清说,“到2025年,我们将在国内建立20家以上的镀膜服务中心,提高我国镀膜机产品的技术水平,推动国内镀膜工业的发展,能够与国际同行进行竞争比拼。”

张亚男:

为科技成果产业化保驾护航

秦创原的“舞台”上,一批“幕后”工作的科技经纪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以来,我们在做好集聚省内资源的同时,不断招引省外资源进入秦创原平台,发挥资源融合作用。”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张亚男说。

以秦创原入驻企业——陕西天迅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由深圳天晟集团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徐友龙合作成立,围绕“中高端锂/钠电池材料”,从锂离子电池自主防御热失控涂层、水系锌锰二次电池、钠离子电池材料等5个方面开展研究。

“这个转化项目极具创新性。在5个研究内容中,天迅储能公司将以‘赛马制’的形式遴选出2个,进行深度孵化和产业化。目前中试产线已经建设完成,研发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张亚男说,他和团队从企业需求调研、技术和团队匹配,到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再到项目公司注册落地等全过程参与,为项目产业化提供了保姆式服务。

“科技经纪人既要具备对技术项目的学习和剖析能力,与技术团队和需求企业、机构的沟通能力,又要具备对市场的高度认知、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能力,从而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服务,为其产业化过程保驾护航。”张亚男说。

张亚男介绍,通过与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省内外基金公司等合作,中心科技经纪人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核心竞争力得到强化。去年以来,科技经纪人团队联合社会技术转移和投资机构完成陕西高校500余个创新项目摸排工作;举办了20场路演活动,向社会推出85项种子、天使项目;定向为省内推荐454个项目,为秦创原春种基金定向推出种子项目264项。

“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两链’融合发展实际,结合陕西23条重点产业链建设需求,集聚‘政产学研金用’等科技要素资源,推进天使项目孵化落地、科创企业培育、投后服务、产业资源承接等工作,积极助力秦创原建设。”张亚男说。

原文刊载于2021年1月27日陕西日报头版

报道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201/27/content_77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