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新闻信息

【渭南日报】党建引领聚合力 科技创新促发展 ——全市2021年科技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 : 2022-03-21 来源:  点击量: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2021年,市科技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勠力同心谋发展,砥砺奋进共前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秦创原战略为引领,以深化主题活动为统揽,以创新型渭南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为主线,努力将科技创新嵌入产业链,全市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之树在东秦大地枝繁叶茂,全市科技工作者用智慧与汗水,在创新之路上奋勇前行,努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

2021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0.75%,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0家,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11亿元,5项科技成果荣获2020年全省科学技术奖,创造了全省第一个地市级西交大技术转移分中心、全省第一个省级飞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省第一个地市级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试点城市、全省第一个西交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省级高新区总数全省第一、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总数全省第一、“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科技特派员人数全省第一的“七个第一”。

2021年,市科技局先后荣获全省“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国家节约型机关、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暨陕西秦创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

2021年,我市飞地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项工作经验在全省得以推广,科技创新的力量让渭南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市科技局负责人在蒲城县为市县科技部门干部讲党课

突出党建引领

锻造一支业务精作风硬的科技创新铁军

2021年,市科技局突出党建工作引领,以市委“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为抓手,以锻造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科技队伍、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着力强化党建工作把方向、谋全局的“引领力”。

市科技局成立了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全面对标五大行动20项活动,结合科技工作实际,细化分解为44项具体任务,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建立了“主要领导抓协调,县处级领导抓具体,党政办专人抓落实”的良好机制;扎实加强政治学习,累计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4期、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20次,举办专题宣讲报告会3次,邀请专家授课5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6次;按照五星级支部标准,对机关党员活动室进行了改造提升,配置了党员读书角、文化墙等设施,焕然一新,成为机关党建的重要阵地,局主要领导带头讲党课、廉政课,教育党员干部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组织干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社区党建共建、社区疫情防控等工作;扎实办好7件为民实事,局主要负责人走进12345热线办公室,现场接听电话,解答疑问,落实政策。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走进包联的西陈村开展调研对接,在全市首家建立了网格化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创造性发起了防返贫致贫风险救助基金,探索建立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

渭南市创新创业大赛总结表彰大会现场

优化创新环境

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2021年,市科技局深刻把握科技工作面临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牢固树立全盘思维、创新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市科技局系统谋划科技工作,先后牵头举办了两次“厅市会商”,与省科技厅共谋渭南创新发展,因地制宜提出了创新型渭南建设、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等一系列新思路,形成了渭南科技工作的新亮点;结合秦创原战略和渭南农业优势,在全省首家提出了以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荔核心区为基础,建设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的思路,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目前已形成初步建设方案;加快完善政策体系,起草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建设创新型渭南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渭南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广泛开展政策宣讲,积极走进基层开展政策培训和业务宣讲,先后举办全市研发统计、高新技术企业等多场培训,让更多企业用好科技政策;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近年来累计在渭南日报刊发整版宣传40余个、稿件200余篇,在渭南广播电视台播出18个专题、1000余条信息,在市科技局网站设立7个栏目、发布科技动态5000多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市科技局负责人深入我市企业调研科技创新工作

强化创新驱动

按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2021年,市科技局紧盯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创亮点工作等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努力推动科技创新链与渭南产业链的“两链融合”,精准服务渭南高质量发展。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以创新型渭南建设为统领,支持渭南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建成了富平、蒲城、韩城、白水4个省级高新区,形成了高新区“1+4”格局;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体系,渭南国家高新区西渭东区、蒲城园区相继成立,渭南国家高新区华阴园区、富平园区挂牌运行。同时,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创造多个全国第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入选全国43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计划。

——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每年保持在10亿元以上,企业投入占比95%以上,2020年全市研发投入近14亿元,占GDP的0.75%。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五年翻两番(由“十二五”末的28家发展到2020年的120家,2021年突破1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四年倍增(由2018年的107家发展到2021年的240家),近五年共有37项科技成果获中省科技奖,其中神光公司获得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北人印机、渭南科赛机电荣膺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建立了市级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美邦药业2021年9月16日在上交所上市,石羊农科、红星美羚、木王科技、紫兆装备等4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上市IPO程序。

秦创原·渭南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活动现场

——建设研发创新平台。制定了《渭南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省市级研发机构54家,我市首家新型研发机构——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服装智能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加快筹建。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级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众创空间13家、星创天地14家。全省首家飞地孵化器—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2021年先后开展秦创原系列“定制式金融”投融资等路演培训活动22场次,累计孵化培育企业56家,在孵企业28家,成功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秦创原飞地孵化提供了有益探索。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地市级西交大技术转移分中心,成立了全省第一个西交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设立了总规模1亿元的渭南市科技创新发展基金,目前已经对6家企业投资了4700万元,其中2020年投资1000万元的塞隆金属材料企业计划退出,预计收益超过400万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近五年累计完成39.54亿元,我市多次被评为全省技术交易工作先进市,市科技局连续16年被评为全省技术交易工作优秀登记机构。

——引进培育各类人才。围绕主导产业建立省级引智示范基地3个,申报海外离岸创新创业服务中心2个,“国际现代陶艺文化产业技术开发与创新”成为渭南近年来首个获科技部立项支持的引智项目。建立了科技专家人才智库,收录企事业单位科技人才415人,推荐评选“三秦友谊奖”2人、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市级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9人,为渭南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市级科技特派员王录俊在蒲城县指导葡萄采收后期管理

这一年,市科技局承担的创建全省首家地市飞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健全西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渭南分中心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网络协同中心)、培育1家省级星创天地、做好市域内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等五项创亮点工作,已经全面提前完成。

这一年,市科技局将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主动加强对接,协助举办了渭南市人才发展大会暨创新发展圆桌会议。

这一年,在市科技局的多方努力下,我市建立了秦创原(渭南)创新促进中心,构建了市级领导包联重点高校院所、企业的联系机制,促进更多成果在渭落地。

这一年,市科技局举办了2021年全市创新创业大赛,60家企业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给予18家获奖企业87万元支持。2021年,我市推荐的印象认知公司在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中荣获第一名,代表渭南参加全国双创大赛;我市推荐的华海新材公司成为入围第六届“创客中国”全国大赛50强的全省唯一参赛企业,荣获全国二等奖。

这一年,我市举办了2021秦创原·渭南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签订了成果转化、技术研发、基金投资协议12项,19家高校发布科技成果485项、5个高新区发布技术需求100项。

这一年,我市建成中省农业科技园区8个,市级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支持建设白水苹果等省级试验示范站6个,产生了“渭麦9号”、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瑞香红”等重大科技成果。市科技局联合市乡村振兴局印发了《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45名、“三区人才”107名,开展技术培训100余场,覆盖10万人次,全省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中渭南占14人,全省第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市科技系统将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全力实施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平台、百项成果转化行动等各项工作,高标准办好各项为民实事,努力争当“一市两区三地”建设排头兵。

面对“新起点”,全市科技系统将接力奔跑,精心设计科技创新规划,匠心实现成果产出和转化,以更加豪迈的姿态,向锚定的目标昂首挺进。未来,科技创新这一发展新引擎必将催生更强劲的动力,牵引渭南经济社会劈波斩浪、稳健前行!

陕西秦云农产品检验检测实验室一角

外国科技专家到陶艺村参观学习

高新技术企业——渭南高新区木王科技有限公司的微电子探针产品

原文刊载于2022年03月21日渭南日报

报道链接:党建引领聚合力 科技创新促发展 ——全市2021年科技工作纪实_渭南日报 (wn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