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新闻信息

转移中心助力三门峡高新区“聚焦创新创业 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 2020-01-03 来源:三门峡日报  点击量:

文章转自三门峡日报(2020年1月2日)  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3C咖啡微创客、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汇智空间、天鹅湾众创空间等平台不一而足,处处可见,显现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致力于打造双创“梦工厂”,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的决心;三门峡科技大市场、西交大成果转化基地、精密量仪加速器、隆基创业园等平台成效日益凸显;陕西高校技术转移联盟、西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河南轻质合金新材料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新材料研究中心等机构相继落户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三门峡首届创新创业大赛、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走进三门峡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法律咨询、保险机构、知识产权代理等纷纷入驻;高新一中、示范区人民医院、便民服务中心、银行等配套设施逐步投入使用……一年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契机,持续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发展新高地

围绕企业不同的成长周期,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已基本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孵化服务链条,助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简称创业中心)是我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2.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81家,毕业企业47家,成功孵化6家高新技术企业。创业中心与西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深度合作,建设西交大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基地,促进西交大科研成果在园区实现成果转化,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三门峡是全国三大量仪基地之一,精密量仪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投资1.5亿元规划建设了精密量仪产业园,重点推进“一院三中心”(量仪产业技术研究院、精密机械加工中心、金属材料表面处理中心、计量检测中心)建设。其中,精密机械加工中心于2019年10月开工建设,是创业中心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600万元组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配备国际先进的五轴加工中心、微米级慢走丝等高精尖机加设备,为精密量仪行业提供高精度机械加工,目前已投入运营。该产业园的升级建设,对我市建设成为精密量仪产业创新基地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门峡科技大市场(以下简称“大市场”)是全市首个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2017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8年,被省工信厅评为河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大市场通过“线上平台+大厅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2019年,三门峡科技大市场与西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深度合作,在技术交易、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交流方面成果凸显:调研200多家企业,收集企业技术需求170余项,新引入企业33家;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32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66亿元;录入适合本地的技术成果72项,建立136人的产业专家库。

天鹅湾众创空间是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倾力打造的一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河南省大众创业导师服务站、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指导名师工作站,拥有大众创业导师36名;先后引进创业团队30个、企业22家。2019年12月,众创空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大力引进银行、保险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代理等服务机构12家,具有拓展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目前,已建成投融资平台4个,融资规模达150亿元,其中,三门峡市淄阳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达30亿元,并与河南高科技创业公司、三门峡市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共同设立规模达5000万元的科创基金,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保障。

培育创新主体,激活发展新活力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积极构建以有色金属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配套的“3+1”现代产业体系。

三门峡金渠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河南金渠银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电子级超细光伏银粉的生产、研发与销售。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后,打破了我国太阳能光伏关键配套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银粉自给自足。2019年,该公司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100万元。

河南态格领域快速制造技术有限公司与西安理工大学深度合作,开发基于液态金属的3D打印装置研发项目。该项目在河南省第十一届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初创组一等奖,并代表河南省优秀项目参加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河南致源扬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技术研发与推广的现代化全球高精尖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与中科院合肥高分子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

2019年,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先后培育了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创新龙头企业2家、省级星创天地1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5家、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4个、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2家;新增申请专利91件、授权专利45件。2019年1月至11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9.3亿元,同比增长11.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6%。

深化产学研合作,凝聚发展新动力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立。近年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坚持人才强区战略,与陕西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先后引进陕西名校的专家教授及团队,与本地企业开展合作交流,使人才创新创业激情竞相迸发,开创人才发展新局面。2019年,示范区共有8个人才(团队)项目、9个人才团队、42名人才通过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专家评审,人才项目数量占全市的14.6%。

三门峡市职教园区是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重点打造的黄河金三角产教融合人才培育高地,总占地面积7.06平方公里,随着商业、餐饮、社区、医疗等配套设施建成,一个拥有10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大学城将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拔地而起。

2019年6月,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成功举办了三门峡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来自黄河金三角地区96个项目(团队)参加比赛,18个项目(团队)脱颖而出,大赛一次性拿出了31.5万元奖励获奖项目(团队),其中为三个组的一等奖各奖励5万元。大赛还吸引了国内28家投融资机构的关注,其中三门峡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与河南态格领域快速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1000万元的投资协议,帮助企业拓展了融资渠道。

2019年8月,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精心承办了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走进三门峡活动,邀请陕西省9所著名大学的40名教授专家齐聚三门峡,与我市68家意向企业对接合作,现场发布36项新科技成果、签订6项合作协议,专家实地调研了22家代表企业。其中,三门峡凯特耐火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深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就机器人焊接相关技术签订合作协议,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为占领行业制高点,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创新发展模式,与西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联合成立河南省西交轻质合金新材料研究院,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建立中试基地,产品投放市场后将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目前,该研究院已启动建设,预计今年上半年投入运营。

完善服务功能,助推发展新引擎

为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大力推进教育、医疗、社区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常青藤幼儿园、馨汇小学、高新一中等完备的教育体系。其中,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与江苏宝楠教育集团、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联合创办了全学段高端民办学校——高新一中;与市中心医院合作建立示范区人民医院,解决群众就诊难等问题;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强化保障机制,提升发展新支撑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通过创建国家高新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持续出台科技、人才政策。2019年7月,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隆重召开科技表彰大会,一次性拿出338万元奖励科技创新企业和创新平台,有力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截至2019年11月底,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科技经费总支出达4015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86%。

“一年来,我们始终聚焦创新创业,以系统性思维助推科技创新,统筹推进创新服务平台、培育创新主体、拓展政产学研合作、完善配套设施服务、强化组织保障等五大功能建设,为我市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文祥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抢抓机遇促转型、科技创新促发展为突破口,强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五彩三门峡”,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贡献力量。